阅读历史 |

第96章 笨拙的招揽(2 / 2)

加入书签

哪怕泰山崩于前,也要面不改色。

哪怕再别扭,在邓洵武跪在自己面前的一刻,一股巨大的成就感,让皇帝多了许多不曾有的体验。

这种正向的反馈,是对他【修行】最大的鼓励。

皇帝终于体会到了一种,他从未体会过的,同样可以和画一幅好画一样快乐的感觉。

「坐!」

赵信压下自己想要爆发的喜悦,只是笨拙的让邓洵武落座。

邓洵武道:

「臣一直认为,联金灭辽乃是天方夜谭。

北方那些人,哪有什麽好人?金人以背信而崛起,注定了他们的行事手段。

这样的人若是能联合,臣不信金人能信守承诺—」

邓洵武豁出去之后,对于联金抗辽的想法,娓娓道来。

宋徽宗也没想到,这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的臣子,心中自有丘壑。

虽不知道他真正的本事如何,但至少已经能算不错,在如今其他人都信不过的当口,他的这番话很容易引起皇帝共鸣。

他虽然想要建功立业,可这一切的前提是,能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
吴哗说服了他,邓洵武跟吴哗差不多的理由,也能引起他的共鸣。

他激动之下,正想阐述自己的看法,却想起吴哗让他谨记的三个字:少说话!

到了嘴边的话语咽回去,变成一个轻轻的嗯字!

邓洵武越发觉得皇帝跟以往不一样,说得更多了他说完之后,皇帝还是没有表示,他的心虚起来,终于在胃口钓得差不多了,皇帝问他:

「那你如何看那份军报?

提起那份军报,邓洵武脸色大变,果然皇帝叫他前来,绝对不会有好事。

关于那份军情的事,可以说完全打了所有反对联金抗辽的人的脸,可是邓洵武作为武官,本能觉得不正常。

可是那一份疑虑,被他藏在心里,并不敢说出来。

但现在皇帝却问起来,他想要做什麽?

难道皇帝陛下也怀疑—

他本已经做好豁出去的准备,可是面对这个可以随时让自己被以构陷的名义丢掉性命的猜测,邓洵武也犹豫。

因为哪怕他心有怀疑,他也没有能力去验证这件事的真伪。

大宋的情报机构,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,一部分就是安抚使司丶经略安抚使司和沿边州郡一部分名为皇城司,归皇帝管理,还有最后的一部分,属于枢密院,这看似合理的,分开的情报机构,好像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情报之间的相互验证和来源。

可是到了宋徽宗接手的如今,这些渠道早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。

其中枢密院,邓洵武插不上手。

安抚使司丶经略安抚使司等,属于文官集团的范凑。

而作为所谓的皇帝直管的皇城司,目前大多在宦官集团手中。

也就是说,无论文丶武丶皇三种情报渠道,其实都在蔡太师,童贯和梁师成这些利益集团手里只要这些人不会狗咬狗,就没有人能将一片纸送到皇帝面前来。

乃至于他,同样无权查证其中真伪。

这就是当今庙堂上的悲哀,哪怕朝中许多人怀疑这份军报的真假,可是在某种默契之下。

大家都不会去查证,也无从查证真假!

皇帝问他邓洵武,他邓洵武又能说什麽?

他将自己的猜测说出来,也无法给皇帝提供一个他想要验证的答案。

而且,这份答案就算有,他能相信眼前人吗?

如今朝廷的情报来源被搅成一滩烂泥,始作俑者就是眼前的皇帝啊!

而且,站在他对立面的那些人,蔡京丶童贯丶梁师成等人,哪个不是比他更加亲近皇帝的人?

「朕需要一个耳目,你也需要一件事证明你的能力!

此事无需你为难,你只要将你看到的,告诉朕」」

宋徽宗又丢出一句话,让邓洵武彻底确定皇帝的想法。

他怀疑童贯谎报军情,他却没有验证的手段。

如今的皇城司,并不掌握在皇帝手中,所以官家真正怀疑的人不仅仅是童贯,还有梁师成,还有他背后的太师。

这是要招揽自己,改换门庭啊!

邓洵武呼吸急促,只要自己能完成这个任务,他也会如童贯他们一样,成为皇帝的心腹。

他已经是垂垂老矣之人,本不应去贪图这份权势。

可是想到如今屈的情况,也想到自己估计干不了几年了,这口气不出实在难受。

只是他真的可以相信眼前的皇帝?

想到他刚才的表现,确实和以前不同。

邓洵武咬牙,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,跪了下去。

「官家有命,臣誓死完成!」

邓洵武决定给皇帝,也给自己一个机会,冒险搏他一搏。

「臣知道怎麽做,陛下尽管放心!」

决定投奔皇帝后,邓洵武眼中进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的光彩。

至少,跟着皇帝,他可以做他心中所想,行他心中所愿。

虽然有点不地道,好像对不起太师,可是大家都是帮皇帝办事,他没有任何压力。

赵信点点头,继续保持自己的神秘感。

邓洵武走后,他才舒了一口气。

这场笨拙的招揽,好像成功了———

看着邓洵武眼中的一丝敬畏,宋徽宗的成就感爆棚。

他缺的就是这些正反馈,让他提升一些自信。

这种帝王术的运用,和宋徽宗以往自己琢磨出来的,比如利用王和蔡攸对付蔡京的方法完全不同。

这样的自己,似乎跟多了几分信心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