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章 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(1 / 2)
第98章 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
求雨的准备工作,已经进入到最后的阶段。
这是吴哗最后一次前往祭台附近。
国家级别的科仪,准备工作几乎不下于前世的春晚,除了道教科仪本身,朝廷也有一套制度,在求雨科仪之外。
吴哗做好道教的部分,皇帝做好祖宗的规制。
这一切在他尽力拖延中,已经来到了举行的日子。
身为皇帝的宋徽宗,已经开始在斋戒沐浴,等待求雨的到来。
而老天爷,依然没有下雨的意思。
从开始准备求雨,到如今仪式即将开始,其中消耗的时间,逐渐平了吴哗等待的时间。
他看着眼前的晴雨表,对于下雨这件事,充满信心。
「真的能下雨吗?」
「不确定,至少司天监监那边说,看着天色情况不妙啊.」
吴哗走在现场,还能时不时听到一些官员低声议论。
这些隶属于儒家的官员,大概也是儒家里边最接近玄学的群体。
他们掌握天文地理,能推测星辰走向,也掌握了对祥瑞的解释权。
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,很多玄学的根源,并非起源于道教,倒是和这些人有莫大的关系。
他们是对儒家天人感应之说的解释者,也是推广者。
甚至可以说,他们跟道士也算半个同行。
在求雨这事上,司天监的人是最不服吴哗的,因为大量的案例表明,无论是天人感应还是道士的求雨,其实早就和天上的异象有关。
皇帝在求雨之前,或者道士求雨之前。
这些官员往往已经能预言到求雨成功与否,更总结出一套不太准的经验。
而如今吴哗和宋徽宗主持求雨,这些官员依照惯例,开始。
当然,谁也不会将这个结果告诉别人,在宋徽宗求雨失败后,依然会有人上去说他无德,所以无法天人感应。
这就是儒教千年来掌握的经验科学的知识,却为了利益转化成玄学的例子。
吴哗对于这种略带恶意的,视而不见,别人对于求雨没有信心,他却不一样。
而且越是雷暴雨,徵兆来得越晚,越能显现他的神异。
吴哗继续朝前走,就看到林灵素和徐知常交头接耳。
林灵素脸上多了几分忧愁,时不时看着天上。
这次求雨,他作为参与者肯定也观察了天象,只可惜老天不给面子,一点雨水落下的迹象都没有。
所以老林心里打鼓,这也是正常的。
大家玩的都是一个套路,谁也别说谁,他没有说破,只是慢慢靠近。
徐知常对于求雨这件事倒是没有什麽心理负担,因为他压根不会求雨。
见到吴哗靠近,老徐眼中只有八卦之魂,熊熊燃烧。
「明之先生知道了吗,陛下在朝中作为吴哗身边的少数几个死党,徐知常热衷于分享朝中的八卦新闻。
吴哗也十分珍惜这个情报站,摆出认真倾听的姿态。
关于皇帝要派使臣去北方询问,斥责辽国皇帝的情况,很快落入他耳中。
「陛下这一次跟以前可不一样啊,意外的强势呢!
蔡太师和童大人都反对如此,说是怕因此泄了密..」
徐知常一边说起早朝的一切,还夹杂着自己的分析。
吴哗只是笑笑,本能望向延福宫的方向,宫里那个家伙做得比他想像中更好呢?
关于出使的主意其实是他出的。
那天他和赵信盘算了一下皇帝手中的渠道,发现赵信混得真是惨不忍睹。
事实上作为一个成熟的朝廷机构,文丶武丶皇各自有一套自己的情报系统,这是非常正常的。
赵信但凡用心点,懂一些帝王术,就不会落得自己睁眼瞎的下场。
他将皇城司交给梁师成等宦官,在朝堂上又没有做好平衡和分化。
如今宦官集团,武将集团和文臣集团差不多都一气,不坑他坑谁?
就在他犹豫着就算招揽邓洵武,也无法验证消息真假的时候。
吴哗提出了这套打法。
我军优良传统,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—
既然没有渠道去验证消息的真假,那就直接去问辽国皇帝好了果然打的童贯措手不及。
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也很简单,吴哗并没有指望派出去的使臣能带回什麽样的消息。
使臣也是大臣,他们可以是任何人的人,由人所传递的消息,就会造假。
但派使臣这件事,却也有一个好处。
那就是让皇帝看清楚,童贯是不是有可能情报造假。
这是一个瓦解童贯形象的关键,也是这件事破局的关键。
一旦皇帝相信童贯造假了,那麽他是不是造假其实早就没有关系了。
而且这套方法,也算是一套钓鱼的方法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