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二五章 匆匆一年(2 / 2)

加入书签

同时后年也是京察之年,经历绍绪二年的京察江南渐增,河东退避,后年又是皇帝登基以来第二次京察,双方进行了有限地博弈,也没有怎麽撕破脸。

武勋处,襄城伯府尚未除服,其他勋贵各有势力范围。更为主要的是,绍绪四年北狄大败后,两年秋冬未来犯,所以北境一片祥和。

从去年到今年,老天也是帮忙,风调雨顺,各地未有灾害。所以绍绪帝这一年过得非常舒心,常常朝政一丢,便去后宫。

只是辛苦了邓修翼,阁老们找不到皇帝时候,便来找邓修翼,而他只能尽力为这个朝政维持着。对他来说,只要皇帝放过李云苏,他苦一点也愿意。

不过,邓修翼比之前一年,身子好多了,也胖了一些。

「邓修翼,朕有一事忘了。」

「奴婢在。」

「裴衡家的小子,今年几岁了?」

邓修翼心里咯噔了一下,「回陛下,当十四了。」

「昨日朕在后宫,淑妃有所提及,长宁快十六了,选驸马之事今年当办了。」

邓修翼有心为裴世衍争取机会,便道:「陛下,裴世衍去岁已完科考,今年当参加乡试。其祖籍山西,八月乡试,此时当回山西了。」

「噢。」皇帝拖出了一个长长的尾音。

皇帝没有再说话,邓修翼心里只期望裴家不要短视。毕竟裴世衍可以在山西参加乡试,也可以在顺天府参加乡试。现在邓修翼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报了名。

若在顺天府参加乡试,其优势便在于名额较多。而若回山西参加乡试,现在人定然在山西,那八月之前皇帝没有理由召人回来做驸马。

但若人还在北京,则皇帝完全可以在八月乡试之前便把尚主之事办了。

待奏摺都处理完毕时,皇帝突然说:「邓修翼,你去一趟裴家问一下,朕等你回来。」

邓修翼心中暗暗叫苦,但也只能跑了一趟裴家。

等邓修翼从裴家回来,便知道大势已去。

裴衡果然如李云苏的评价担不起大任,绍绪四年九月,皇帝的动作那麽大,裴家应该有所警惕。裴世宪都已经做好了分家的准备。居然因为去年六月后,皇帝没有了动作,裴衡便以为事情过去了。

为官者,如此松弛,毫无警觉,如何担得大任?

总不见的,事事都要李云苏丶邓修翼操着心吧?

更何况在内书堂,裴衡对邓修翼态度不善,邓修翼为了李云苏已经够隐忍了。

「回陛下,裴世衍仍在京城,其乡试在顺天府报名,如今在院试判卷中。」

皇帝点了点头,「那明日下旨,为长宁择驸马,着报名十日。」

「十日,是不是太短了点?」

皇帝看了邓修翼一眼,道:「去礼部宣旨吧。」

「是。」邓修翼又告退了。

六月二日,长宁公主的驸马榜谕张贴。

历十日,京城平民和文武低级官员子弟报名者共计一百又七人。

礼部按照「容貌齐整,行止端庄,有教养」筛选出了十四人,交给了司礼监。邓修翼看到名单,便知道皇帝一定不满意,因为里面没有裴世衍。

邓修翼将名单呈给了绍绪帝,果然绍绪帝扫完便问:「裴世衍呢?他是报名了,被礼部筛掉了?还是他根本未报名?」

「回陛下,裴世衍未报名。」

「哼。」皇帝冷哼了一下。「你去礼部,将他的名字加上,再行报来。」

「是。」

邓修翼到了礼部,礼部尚书袁罡和右侍郎杨卓都在。杨卓自内书堂事,对邓修翼一直冷眼。袁罡因在内阁,非常清楚邓修翼在政务上助益甚多。

「邓公公。」袁罡很客气地拱手。

「袁大人,杨大人。」邓修翼也拱手。

「大人,下官先行告退。」杨卓便走了,这正合邓修翼的意。

「袁大人,邓某前来有一要事。陛下为长宁公主择驸马,礼部十四人名单,已呈御前。陛下令加上翰林编修裴衡之子,裴世衍。」

「啊?裴世衍并未报名啊。」

「某早已知其未报名。」

「婚姻之事,通家之好,当两情相悦呀,否则恐成怨偶。」

「然婚姻者,亦父母之命,若陛下下旨,则是天命,拒则抗旨。」

「这可如何事好?」袁罡打了一把太极。

「袁大人,绍绪四年九月,陛下令司礼监召裴世衍于诸王馆相看,如今已是绍绪六年六月。相去一年又九月,裴家毫无准备,然陛下却念念不忘。大人此事又当何如?」

「唉!允中糊涂啊!」袁罡突然想起来,这个事情有前情的。

「某意请袁大人相劝。裴家愿与不愿,已非要事。然裴家牺牲麒麟子,河东当有所获!邓某只能言尽于此,望大人三思!」说完,邓修翼拱手便走了。

袁罡看着邓修翼离开的身影,开始了思考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