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3(2 / 2)

加入书签

东北人天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智力优越感,就是自己哪怕要学历没学历要经验没经验,但是爷有眼光,爷眼睛毒着呢,看啥都准。这可能是几代闯关东的人阅历凝结成的幸存者偏差:你看,当年我祖上眼光就毒,知道往东北跑就能活,关里都饿死人了,他们就是没眼光啊。像我们来东北的,大马路上撒种子都能活,水土好,他饿不死人你说行不行!所以今天我看这事就这么回事,扯啥里格楞呢。

刘铮亮他爸妈就这样,极端地具有优越感。

一年多以前,经朋友介绍,刘铮亮跟一个女老师认识了。名字不重要,反正她在这个故事里就两场戏,不用知道也罢。她比刘铮亮小一岁,湖北人,北师大毕业,在海淀一个很著名的小学当老师。当老师的人几乎都有一个毛病,习惯性地输出思想,看到什么不顺眼的事都要说几句。谈了一年左右的时候,她就开始训刘铮亮:“我都跟你谈了小一年了,咱俩以后怎么合计你得有个规划吧,你想不想结婚?”

刘铮亮也没别的可选择的台词,毕竟人家姑娘都三十多了,这要是在抚顺都没法称呼她是姑娘了。一年时间,该了解的也都了解了,行不行确实得给人家一个痛快话了。刘铮亮只能说:“想。”

姑娘说:“那咱们合计一下,在北京买房吧,准备安家。我们家出一百万,你们家出一百万,咱俩再贷款一百五十万,一步到位,买一个两居室。咱也别在海淀买,太贵,一平方米都八九万了,买个房子六七百万实在背不起。咱就在郊区昌平买,我们教师的子女都有学位,也不用买海淀学区房还能去海淀上学,就三百五十万,足够了。”

她说这话的时候,刘铮亮一个月工资一万一,她一个月八千五。

这笔账算得没错,姑娘说的话也句句在理,没撒泼打滚,也没胡搅蛮缠。唯一的问题是,刘铮亮家没有一百万。他妈一直盼着拆迁的他爷爷那套老房子,是1978年落实政策的时候补的二层小楼,建筑面积一百五十平方米,托李嘉诚生得晚的福,没有公摊面积。抚顺是一个资源枯竭、人口外流的城市,这样一座老楼,由于面积太大、房子太老,还要低于市场价30%,隔壁邻居挂牌二十五万大半年,没人买。所以刘铮亮他妈的如意算盘少了好几个算珠,根本扒拉不动。

就在筹钱的当口,陈俊南给介绍了第一台手术,刘铮亮就是这么上的贼船。他也算了一笔账,一台手术五千八千一万块,一个周末做两三台,一年左右时间,这一百万是可以攒出来的。

这次陈俊南临时插队进来的这个活儿,因为急,开口三万块,北京郊区回龙观的房子又多了一块瓷砖的面积,刘铮亮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
第3章

学过医的都知道,在学校里学的大部分都是通识,真正的手艺是在医院里跟着主任教授学的。在别的学科,博士毕业就非常具有学术权威了,但是在医学口,博士只是一个门槛而已。读博的时候,每天就在门诊急诊动嘴,跟着查房记录,从早忙到晚。可来他们和平医院看病的,都是全国各地来解决当地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的,这里是中国医学科学最后一道护身符,这些人肯定不愿意让学生主刀,尤其是刘铮亮他们神经外科,所以在做学生期间,看得多、做得少也是自然的。不过刘铮亮毕竟熬到了主治医师,神经介入手术也干了好几年,只不过外科手术没独立做过。

人的大脑,需要保持血压和血量来维持运转。你的基因决定了你遇到外伤止血能力比较强,这里可能就有血纤蛋白的功劳。可是这个血纤蛋白有一天没有干劲下岗了,你分流溶解血纤蛋白的能力不行,它们就变成了血栓。慢性的颈动脉血栓久了,从脖子到脑子这根曾经粗壮的动脉血管,就会变得极为狭窄,俗称“一线天”,极容易引发脑梗死。

大脑缺血就容易脑梗,血多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