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3(1 / 2)
一刀,三万块钱,多顺当。手术成功了,家属再来一个红包打赏,这不就都进自己兜了么。”
电话那头家属耳朵就凑在陈俊南的手机旁听着,刘铮亮得在这边表现得不是那么情愿。这是一种默契,不情愿,家属就会让渡一些权利,大老远来给你做手术,那就是给朋友面子,帮一个忙,那么后续就很难有议价空间。
这个表演技巧要求对刘铮亮来说,有点难。如果不是为了他想象中的那种完美的婚后生活,他是不愿意和陈俊南这种人有过多接触的。但是现实逼着他得习惯陈俊南这样的人。现实这个东西很有意思,你不按它的意思走,它就给你安排一条更难的路线。爱走不走,早晚得走。
刘铮亮跟陈俊南是这么分工的:陈俊南负责在抚顺找到合适的患者,那种家里还算有些钱,但是又没什么大能耐可以到中国最好的医院插上号的。你在抚顺吆五喝六,可是去北京任何一所知名医院,您该住走廊住走廊,甚至有可能排不上一张床位。陈俊南找到患者,再隆重介绍刘铮亮,说他是本乡本土考出去的医学博士,又说刘铮亮人在和平医院,那可是中国最好的医院,你要不信,行医资格证给你看,这可是脑袋手术,不是治甲沟炎,没两把刷子谁敢胡来?
他招徕到客,再谈一个价,当然他从来不白干活,佣金抽多少从来没告诉过刘铮亮,刘铮亮也不多问,反正五千八千的手术费也陆续赚了十几万了。
这在医生行,有一个名词:飞刀。
几年前刚工作的时候,刘铮亮他爸妈就开始着急了,毕竟读完博士都三十岁了,个人问题还没着落。他们就催着刘铮亮赶紧谈恋爱,但是又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。老两口都是1997年第一批下岗,住在抚顺城西工人聚集区的苏联援助中国156项目时附赠的工人住宅楼里,刚从低保户转成退休职工,人均月收入从九百块进步到一千八,就开始幻想儿媳妇了。
刘铮亮说:“妈,咱家啥条件,哪个姑娘愿意跟我?”
刘铮亮他妈说:“咱家差啥呀!咱家你爷爷哪天没了那就有两套房了,咱住一套,租出去一套,或者直接卖了,一下子就宽敞了。”
刘铮亮说:“你可拉倒吧,咱家那老破房子是苏联人盖的,岁数比我爸都大。我爷爷那套房子还是伪满时候日本人盖的,这破房子以前电影明星李香兰都住过,跟李香兰一个岁数了,九十多年了,谁买呀?没人买就没有价格,没有价格谈什么家庭条件。”
刘铮亮他妈还犟:“再等几年你爷爷的房子就成古董了,那一拆迁就老值钱了。”
刘铮亮说:“妈,你懂不懂啊,成古董那更不能拆迁了,就只能放在那了。”
刘铮亮他妈哪能听得进儿子说的话:“你不懂,有人买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