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314(1 / 2)

加入书签

很大。

未来可以预见,绝不是那种需要承担很大风险,未来还不知道能不能成事的虚妄又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。

一想到这,吕不韦那颗本来只考虑商业的心开始蠢蠢欲动,功业之心,人皆有之。

机会都已经送到面前了,为什么不去争一下?

商人即便富甲天下,哪有一代名臣光耀千古?

与嬴异人商议一番后,吕不韦定下计划:三年之内回到咸阳,而这段时间之内,嬴异人需要将自己的贤名传遍列国。

他先与平原君商议,借嬴异人进入秦国经商,赚到的钱跟他五五分账,而平原君需要解除嬴异人的禁锢,让他出去走动。

一本万利的买卖,没什么损失,平原君没什么不同意的。

说动他后,吕不韦又动身去了咸阳,把一则消息巧妙传了出去。

秦失异人,六国大幸。

吕不韦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的莽夫,他想让嬴异人回秦国,是真的很认真在谋算,不急不躁,在这个商人身上尽显。

这本书里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人物性格。

秦淮书手没停,脑子里却在思索吕不韦的这些行为。

从谋略的角度来说,其实不算多高明的手段,但一切能这么顺利,也少不得他的谋划,还有他的钱,以及他大商的名头。

天时地利人和,只要能占据其中一个,就能大大提高成功的把握。

不过很多事看起来容易,真正要做成功其中也有很多艰难险阻。

毕竟嬴异人在秦国一点根基都没有。

想把他推上位,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秦淮书默默在心里算了算这是第几位帝王,同时开始计算年份。

这样算起来,离楚易安口中那位秦王政登基的时间应该不远了,毕竟上位后他还需要一段时间统一六国。

只是到现在为止,那位都还没有出现。

楚易安可不知道秦淮书在想什么,接着往后说。

虽然谋事,但吕不韦的分寸感拿捏的很好,在丞相蔡泽面前没有表现对嬴异人的亲近。

而这段时间蔡泽又正好察觉,之前看好的嬴柱的另一个儿子实在浮躁,难堪大任。

嬴异人的名字就是在这时候出现在他视野里的。

而嬴异人也没有辜负吕不韦的期望。

在荀子来到赵国,特意为抡才大典选定主旨议题时,一句‘弭兵之道可否救世’引起了荀子的注意,随后一番慷慨陈词,堵的所有学子哑口无言。

他也彻底声名大噪。

不过可惜了,楚易安只记得嬴异人巴拉巴拉说了一堆,说了众人哑口无言。

却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他到底说了什么。

一双亮闪闪的大眼睛无辜的看着秦淮书,秦淮书提着笔也看着她。

四目相对,楚易安眨了眨眼:“编吧。”

秦淮书嘴角抽了抽:“……大致往哪个方向?”

楚易安眼神清澈,遗憾摇头:“不记得了,你随便编,只要能说服你自己,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。”

以前张仪骂孟子的辩论她还记得一点,因为给她骂爽了。

但是这个……不好意思,真的一点都不记得了。

秦淮书多少已经习惯,毕竟楚易安时不时就要来这么一出。

只是这种辩论,编起来还是有些难度。

想了想,他提笔开始写,没多会一篇精彩的策论横空出世。

他又稍微修改了一下,以一种不突兀的形式放到书里,又加了些别人的反驳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