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140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是?为了防止他人在你身上夹带……”

“是?怕有人故意说个错误的答案,倒打一耙说你跑题,搞你心?态。”

范纯仁说到一半,脸上似有错愕之色:“我竟没想到这?一层。父亲也不曾嘱咐过。赵小郎,还是?你想得周到呀。”

扶苏擦汗:不是?周到,这?当?然也是?他无数次考出来的经验。说出来都是?泪啊!

秋闱的首场就这?样?顺利落下帷幕,扶苏的心?也安定了大半。倒不是?因为对自?己多么自?信,而是?他发现,他遇到的人似乎比他浮躁得多。他也稍稍对大宋的学子们褪下了滤镜。一千年前的考生和一千年后也没什么不同。

他在宿舍睡了个踏实的觉,迎接接下来的两场考试。

次场考经义。

题目一共有三道。

《春秋公羊传》“九世之仇犹可报”释义。

《礼记》中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,此言何?解?

《孟子》中为何?说“民贵君轻”?

刚考完升斋考试的扶苏尚且有一个还没还没退化的脑子。这?几道题考的经义原文又不生僻,自?然是?手到擒来。

但当?他笔下生风时,总有一种?微妙的感觉。

“九世之仇犹可报”这?句话很有年代感,历数上去,还是?汉武帝那时候的主流思想,也是?他攻打匈奴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动员。

那么,这?句话出现在今年秋闱的试卷上,是?为什么呢?

扶苏心?里暗暗存了个疑影。但他担忧扰乱周遭人的心?态,谁都没说。

结果,他的预感果然应验了。

第三日的策论,共有五道题目。除了大家都能猜到的农桑、水利、漕运以外,最?末尾也是?比重最?大的一道题,竟然是?问?“大宋如何?处理与西南边民”的关系。

扶苏的卷子翻到这?一面的时候,鲜明地?听?到,四面八方的考室传来起?此彼伏的抽气声。

西南边民?

不是?,西南边民都有谁啊?

有的人一头雾水、两眼发直,纵使如何?抓挠着?头发,脑海里也是?一片空白。

有人知道“交趾国”的李氏王朝——毕竟此国名?自?古就有之,稍稍读一读史书就有印象。

有的多知道一个“占城国”,是?因为真?宗皇帝曾在此国发现可以一年三熟的占城稻,下令在大宋境内推广种?植。

还有人知道“侬智高”其人和他的广源州,不就是?官家最?近下令讨伐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