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82(2 / 2)
扶苏眼前一亮,立刻刷刷地记在了小本本上。这一篇字简单不说,还能唱出?来,刚好还是出?征主?题。编入书里最合适不过。
苏轼却道:“识字?知礼?明?善恶?这些要求何必只写给士兵看呢?便?是大宋的寻常人也?该知晓的。”
“赵小郎,你有没有想过,把编成的书顺手投入民间、开启民智呢?”
扶苏一怔:“你是说……办成报纸?”
第100章
“报纸?什么报纸?”苏轼回以一愣:“我是说, 你为什么不编成书呢?就像《捧雪集》那样。”
扶苏有所不知的?是,《捧雪集》在文人之间的?名声?有多响亮。三元牵头?,学子同?撰、官家朝堂上亲自推荐, 称颂的?对象还是使百姓保暖的?“祥瑞”新作?物……方方面面的?buff都?叠得满当当。
汴京凡是识字之人, 无论心里?怎么想,面上对这本?书只有夸的?没有骂的?。甚至国子监的?书局还在加紧印刷, 因为外地的?书坊要求进货, 有大需求。而作?为主编的?张载也因此名声?大噪,坐在一群新科进士之中也毫不露怯。
苏轼上回自己只添了篇文章进去?, 没凑上完整的?热闹, 深感可惜。他本?想撺掇扶苏故技重施一回,聘用自己当编辑的?。却被扶苏的?脑洞带偏了思路。
“报纸, 报纸……”他喃喃了两下:“是不是就像邸报那样的??只不过邸报是单给官员们看的?, 报纸则要面对士兵和百姓?”
扶苏颔首:“对。”
在场之人多是读过邸报的?,没读过也知道是什么东西。闻言纷纷赞叹起扶苏的?想法。
扶苏本?人却没那么乐观。
“你们觉得能办成吗?”他问。
范纯仁反问回去?:“你在担心什么呢?”
“很?多的?。”扶苏伸出白嫩的?小手, 一根根掰着指头?数了起来:“印刷技术跟不跟得上;该刊载哪些内容、士兵和百姓能不能看懂;内容要不要审核;是官营还是民营;如何盈利……”
掰着掰着,一只手不够用了。
众人也随着他的?话恍然大悟, 纷纷皱起眉头?。对哦, 原来办报纸要考虑这么多。
苏轼却浑似不在意:“想那么多干嘛?先办两期试试水呗。要是失败了就当没发生过, 还可以沽名钓誉一把,说自己心系百姓之教化,横竖都?不亏。”
扶苏立刻狠狠瞪了苏轼一眼。
“乱说什么呢!”
但被苏轼一个打岔, 他心里?不确定的?疑影却消散了许多。也是啊, 报纸办不了就及时止损, 刊印成图书分发给士兵,一点不耽误初衷。
若是办成了,不是更好么?
曾巩已经把扶苏所说的?困难记在纸上:“不确定之处, 我们先一道商量商量,暂且拟定个章程出来。就像当初膳委会那样。不能定下的?再请教他人不迟。”
“依赵小郎你之所见,报纸该是官营还是民营为好?”
宋朝商业和出版业,都?达到了前代未有之高峰。以民间力量办报纸绰绰有余。但扶苏沉思了片刻:“还是官营为好。”
民营的?话,为了盈利考量,总会掺杂或多或少的?私货。他们的?报纸还是有公益性质的?,让官府接手是最佳选择。
“不过,若是有民间人士看了我们想自己办报纸的?话,我们也不必阻拦就是了。”
这些事,苏轼和晏几?道都?不懂。张载没在朝堂上待过,也拿不定主意。家中有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