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184(1 / 2)

加入书签

呢?敢笃定一点也不奇怪。

那么问?题只剩下了?最后一点——

每七日印刷出?一份新报纸, 以大宋现在的技术手段跟得上吗?

“跟得上。”

这是范纯仁和张载的共同结论。

范纯仁在国子?监待得时?间长, 对监中书局的生产力有所了?解。张载刚刚编纂完《捧雪集》刊发全?国,过程中少不了?和雕印的匠人打交道。他们?都点了?头, 自然是没?问?题的。

“但倘若更频繁点, 四日、或是三日一刊发的话,雕印的匠人就要吃不消了?。”

扶苏敏锐地捕捉到了?关键词。

“雕印?”

“对啊, 有什么问?题吗?”

“没?有, 是我听?岔了?。”其实是在惊讶活字印刷术还没?有推广开来,明明和《梦溪笔谈》同时?代的, 发明得正?是时?候。

转念一想, 扶苏又明白了?个中关窍。用胶印活字排版,前提是匠人必须要识字。但识字的人, 怎么甘心只当区区一印刷匠人呢?不过等报纸推广开来之后,就没?有这个矛盾了?。全?民?大识字时?代, 保证人人都能认字。

他看着曾巩把最后一个字落在稿纸上, 迫不及待地拿起它, 在空中抖了?几?下加快晾干,然后揣进怀里?,迫不及待地写出?第一期了?。

苏轼见他要走, 忙提醒道:“赵小郎, 你答应过我们?的, 那些内容一定要写啊!我可想知道大宋的四角都在哪里?了?。”

大宋的最南端……好像是海南,刚好是你日后被贬得最远的地方。这么好奇,是为以后的流放生涯做准备, 提前踩点吗?

这个缺德又地狱的念头一出?,扶苏眼睛眯成一条缝,没?忍住笑出?声:“噗。”

苏轼狐疑不已:“你在笑什么呢?”

他说的话很搞笑吗?

扶苏匆忙搪塞道:“没?什么,我知道了?,知道了?!”

他也确实准备好好写一写。好友们?的反应只是多给他上了?一层鼓励和保险罢了?。在他第二世往前推几?百年的时?候,清朝的同时?代就发生了?科技大爆炸。但令人遗憾的是,中国未曾赶上这一波东风。

当时?的有识之士也并非不能睁眼看世界。但技术的底色就是自然科学的知识,是传统意义上的旁门左道。若要将之纳入科举,成为显学?以四书五经为生的士人们?第一个不同意。

在他们?眼里?,能学习自然理化知识的,无非是顶层的官员和后辈们?。科举改革,则是对教育公?平的绝大挑衅。以至于清朝科技革命的力量,自始至终都如涓涓的小溪,汇不入人民?群众的汪洋大海里?。生生错过了?国运时?局。

所以,自然理化的知识,他一定要在报纸上开专栏科普。先给百姓们?打个好点的底子?,日后再?徐徐图之,从科举的类目上做文章,使之成为一门显学,说不定能比欧洲早进入自然科学大爆发的时?代呢?

扶苏满怀着决心回?了?家中——当然是他在皇宫的家,而不是国子?监的宿舍。

在书桌前铺好白纸,研好墨水,扶苏沉吟片刻后,抬起笔就写道——

《论诸葛司马传闻之我见》

扶苏写完后立刻摇摇头:观点没?写在题目上,不够快速引人入胜,直接pass。

《驳野史谬论,正?武侯之名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