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16(2 / 2)
狄青心里搁着天大的喜讯,面上?还淡然,却已经坐不住了。没和?吴老汉多说就匆匆离开了。伍长、随行?的士兵们也?紧随其后。回去的路上?,伍长还有些不满地抱怨:“那老汉咋这样,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?”
这是伍长在《求知报》上?学会的熟语,今天总算知道它该怎么用了。
狄青顿了一顿:“那人想的才是对的。做活给工钱的,也?只有官家和?太子殿下而已。”
他?在做将军时,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士兵。他?们身世各异。有家乡靠近海边的,只能做无穷尽晒盐的苦工。有家乡特产香覃的,贡品的份额摊派到村人头上?,只能攀爬悬崖摘采……吴老汉的担忧其实并没有错。
前提是,他?们的主君不是太子。
太子殿下是狄青见过最善待百姓之人。离奇的是,他?明明从未深入过乡间。推广棉花时,他?关心的是弹棉花、织棉布的工人们能不能穿上?,让其恩师梅尧臣痛失了一个写“十指不沾泥、鳞鳞居大厦”的机会。土豆就更不用说,大宋境内的丰产甚至能惠及数百里外的云州。
若他?要开采石炭的话,会让吴老汉担心的事?情发生吗?
狄青摇了摇头。
伍长则恍然大悟:“对哦。”
他?也?是乡里出身,日子过不下去了才来汴京当兵混饭吃的。也?就是这几年日子过太好了,吃饱穿暖还有书读了,竟然忘记了从前的日子是什?么光景了。唉,真是不应该。
伍长甩了甩头:“那将军,咱们接下来怎么办?先去和?大部队会合吗?”
狄青有点恨铁不成钢地看了他?一眼:“急什?么,待我把石炭的消息告知汴京。”
狄青一贯是以冷静谨慎、不苟言笑的面目示人、治军的。唯独这句话末上?扬的尾音,透露了此刻雀跃的心情。
——
扶苏收到狄青的音讯时,手中还有另一份未拆的信件——由鸿胪寺送来的,是辽国君主耶律宗真送来的国书。
辽国的反应比扶苏等人预计得快一点。明明还在遭受雪灾之苦,但辽帝已经听闻了云州的变动,没有派兵,但修书一则发来谴责了。
扶苏把两份信件同时夹在手上?,抬头看向了官家:“您想先看哪一份?”
由狄青传来的,既然不是紧急军情,八成就是喜讯了。辽国的国书呢?不用想就知道,肯定是大片谴责的话。而且以辽国君臣的文?化水平,学不会宋人的风雅委婉,俗称“拐着弯骂人”,言辞大约相当直白?难听。
官家捋着须,沉吟了片刻:“先看辽国的国书吧。”
扶苏于是拆开了辽国的国书,递到了官家的手上?。借着空隙他?瞥了一眼,上?面字迹……很不怎么样,甚至比不上?刚八岁的自己?工整。
他?心中嘀咕了一句:呃,不会是辽帝自己?写的吧?
官家则展开了国书,从头开始认真端详了起?来。端详着端详着,他?的眉毛也?耷拉了,嘴角也?绷紧了。看到最后竟然握紧信纸,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。
“唉……”
瞧得扶苏的眉头直上?扬:什?么内容能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