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 114 章 · 第 114 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你可能不知道苏轼历经过哪几个皇帝,但对着江水可能会不自觉地吟诵出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。

你可能不知道张养浩当过什么官,但肯定时常念诵那句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。

这代表着什么?

这代表着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豪商巨贾,想叫后世有兴趣去了解你这个人,都得有会耍笔杆子的人带携你一下!

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朋友或者仇人,何不自己努力努力!

我跟你们讲,楚辞、汉赋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都已经叫他们当代人写尽了,我们这一代人该有我们这一代人发光发热的新体裁!

我看小说就不错!

;所以,你们知道《小说月刊》吗?

这是一个检验自己是不是有写小说天赋的地方!看看那个吴承恩,《西游记》连载三个月后已经风靡江南,连载临近完结时肯定会出单行本,说不准会一举跃升为当代畅销书作家!

只要从现在开始拿起笔,下一个就是你!

要是担心没写好遭人取笑,大可多取几个笔名,哪个火了认哪个,没火就当不认识!

妙哇!

这天万浩只是去跟其他衙署开了个会的功夫,回来时就看到顾闲聚集了一堆翰林官在

那里开小会,他一个半大少年在那里讲,一群翰林官如痴如醉地听,神情很有些心驰神往。

一看就知道顾闲又在给人灌迷魂汤。

这画面可太熟悉了,曾经在国子监反复上演。

要不怎么短短两三个月又是改造射圃,又是筹备演讲,又是创办《新风》?

这小子的嘴巴气人的时候很气人,忽悠起人来又从不含糊,一时也不知道他对许多事到底是懂还是不懂。

万浩走了过去,想要听听顾闲在怂恿一众坐冷板凳(或者养老状态)的南京翰林官去做什么,却被眼尖的顾闲瞧见了,当场来了句“风紧,扯呼”,宣布就此散会!

众翰林官很听话地作鸟兽散。

万浩:“……”

万浩无奈地道:“有什么是我不能听的吗?”

顾闲一副“我特别能保密”的认真态度:“我答应了大家,不叫其他人知道的!”

万浩觉得这些翰林官都是在官场厮混多年的人了,应当不像国子监那些监生那样容易被鼓动,便也没再追究到底。

他问顾闲今天的功课写了没。

顾闲:!

坏了,是不是得给万浩这个掌院也找点事做?

可惜王世贞离得太远了,要不然可以给万浩整个南直隶主编当当,好让他忙于收稿审稿!

算了,还有一个多月就该府试了,自己总归是要刷题的,就先不折腾万浩了吧。

不过顾闲还是给万浩讲了讲,说他可以在南京翰林院设立收稿点。即便离开了京师国子监,他这个曾经在创刊号上有过姓名的副主编也该继续为《新风》发光发热才是!

南方文坛占据了大明文坛半壁江山(甚至不止半壁),有的人觉得京师太远就不把稿子投过去了!

但如果收稿点定在金陵,那稿件还不得雪花似的飞过来?到时候他这个翰林掌院先进行初筛,再走驿站渠道统一送到王世贞那边去,岂不是能为《新风》捞到许多沧海遗珠?!

到那时候,他这个伯乐肯定很受士林尊敬吧!

万浩:“……”

不用看都知道,此时此刻自己脸上肯定也出现了类似于刚才那些翰林官的表情。

完了,心动了。

〓作者有话说〓

顾小闲:别急,别急嗷,都有活干!

*

更新啦!感觉身体有点沉重,怎么回事!是不是该锻炼了!

今天的一更很晚了,求点营养液鼓励一下岌岌可危的二更[可怜]

今天又有好多富婆拿到返还的营养液啦!按一下章末的【营养液】三个字就可以浇灌了!!

*

注:前面对南京翰林院的描述有点问题,修了修前面,所以以最新章节为准!

第115章·第115章xhwx6\.c\om(xh/wx/6.看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