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登上校刊,新的食客流量(2 / 2)
文章标题名《我与社区食堂》
「九月,风里还裹着夏末的馀温,却已经悄然渗进一丝清冽。
新的学年,像一本刚翻开的书。
而我与社区食堂的相遇,就是这书页当中,一枚不起眼的书签.」
正文还是以中学生的季节感悟切入。
用书来比喻新的学期,在社区食堂吃包子经历,是新学期的小插曲。
「文采斐然。」陈舟评价道。
康同学欣然接受,让陈舟继续再读一段。
陈舟则阅读起,他对品尝包子的描述。
「咬下一口包子,是一种极致的柔软,让人仿佛处在云端。
紧接着,汹涌而至的滚烫汁水,带着磅礴的肉香,在口腔里攻城略地。
肉馅紧实弹牙,鲜美无比。
面皮的微甜,与肉馅的咸鲜达成恰到好处的平衡。
一种踏实的幸福感,油然而生。
抚慰了空乏的肠胃,也让我从新学期的那点惶恐当中解脱出来。」
陈舟离中学文坛已经相距甚远了。
他倒是知道包子挺好吃的。
小伙子写得还真不错。
结尾那段,则抒发了康同学的生活感悟,上面写道:
「那天,我带着帮同学买的沉甸甸的包子,走在回学校的路上,忽然明白,
有些味道并非仅仅源于食材。
它是晨光与暮色,是汗水与专注,是老板沉默下的滚烫诚意。是这座城市醒来时最初也最平凡的脉搏。
它叫生活。」
陈舟看过之后,给康同学竖起大拇指:
「能文能武啊,小伙子。」
康浩然同学点点头,今天他吃到的小份菜,味道也相当不错,甩开了学校食堂整整两条街。
作为形容词汇,「两条街」是差距很大的意思。
而物理上的两条街,则是社区食堂跟海滨二中的真实距离。
一语双关。
主要是康同学没想到,店老板做炒菜也这麽好吃。
原来不光光做包子厉害。
他心想:这样子一来,明年的题材好像也有了。
康浩然说道:
「那必须的,叔,没点才艺我都不好意思过来吃包子。」
他示意陈舟把杂志收起来。
「本来电子版的校刊已经做好了,不过,我想着还是给你带一本正正式式的,我们学校学生还没看过呢。」
康同学很够意思。
陈舟笑着表示:「今天免单了啊。一会儿再给你拿几个柿子,祝你好事发生。」
「谢谢叔!」
中午的生意结束。
看着康同学骑自行车远去的背影,陈舟不禁面露微笑。
小师妹和侯文两个年轻人,一边吃着郑阿姨买回来的柿子,一边问起老板今天又有什麽经历,这麽开心。
陈舟把校刊也给两人看了下。
还把社区食堂那页拍了张照片,发到工作群里。
他笑着说道:
「没事的时候,可以阅读一下,提升提升咱店里的文学素养。」
小师妹那拿着纸质版,跟小侯两人看了起来。
赵仪琳惊讶道:「这不咱店嘛!师兄!」
「还上杂志了啊,赵姐,这个字念啥?」小侯今年才二十岁,也属于念书没念明白的。
郑阿姨有点老花眼,还真得小师妹帮忙读一下。
(本章完)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