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118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所以在这些前提下看电影。”

“莲生的装扮打扮得仅比隔壁无相的标准天女妆容稍逊风流,但多点富丽尊容,连口中都含着一块玉蝉。脸上的妆容初看美丽动人,但仔细一看却哪哪都透着诡异。”

“因为这妆容完全是阴间的死人妆,口中含玉也是传统文化中希望死后不腐的仪式,甚至衣服都已经是左衽。”

“生怕你看不懂,这个镜头,还给了个她指尖已经沉淀出的尸斑。”

“镜头切到人群中,当地士绅正在评价今年的佛妻真是道心坚毅,不愧是读书人家出生的女尼,思想觉悟真高啊 ,浴火熊熊,却依然菩提端坐。”

“一群老登中登纷纷表示受到了佛祖精神感召,约着今年要再加点布施。小登正痴迷地欣赏着火中端坐的莲生。就连莲生的亲爹!也混在里头,一脸与有荣焉。”

“莲生即使死去,她的尸体依然成为一场盛大的景观,为人欣赏。”

“所以现在我们再去理解我开头留下的那个问题,楔子部分,方可以为什么要这样拍小尼姑的死,莲生投河又为什么能表达两重暗喻。”

“第一重含义,水幕隔绝出两道世界,水上谕示着外部真实世界,缤纷多彩,却也危险,到处是吃人的人。水下看似危险,实际上却是温暖的,小尼姑在死前看到的世界,是一片揉碎的光。对于她来说,死亡并不是一件不幸。”

“第二,《比丘》的比丘到底是指哪些人?”

“是月印吗?还是明玉?两个人都是。”

“明玉是,那么楚玉是吗?当然是。明玉就是楚玉。”

“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,莲生是不是?”

“方可以当然不会是瞎设定的。我们探讨过《菩萨行》中的菩萨到指谁,答案是无相与竹叶青都是,人与妖,男与女,没有绝对的界分。”

“那么此时也是同样。莲生也绝对是题名中的一员。”

“最早期的佛教沙门中,不允许女性跟随修行。”

“比丘尼的出现,是由于佛陀的姨母受到信仰感召,再三请求跟随修行。一开始佛陀认为这非常不妥,但姨母求佛之心甚坚,于是被允许出家。”

“所以方可以的《比丘》为什么在拍女人的故事?”

“为什么要让男和尚明玉投胎转世成女楚玉?”

“因为他不认为男与女有绝对的沟壑。也不认为比丘和比丘尼需要被区别对待。”

*

作者有话要说:

[1]敦煌遗书。

救命,还没写完,感觉今天肯定写不完了,随缘了。

第73章 比丘拉片(三)

“这个时候有人就要来反对我了。”

“你说方可以这么想的, 那他为什么还故意安排一段明玉阴阳怪气讽刺莲生的话呢?”

“朋友们,明玉和楚玉本质是一个人的AB面懂吗。”

“你们不要真的被月印的思维局限带进沟里去。明玉作为一个活了不到一刻钟的角色,他起到的逻辑性与功能性远大于作为独立人物的人格性。”

“这么说吧, 明玉是楚玉的暗面,他说出来的话你们得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